SENAU INDEX

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诠释黄土地艺人的文化传承

2016-05-09 11:39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艺

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于6日在全国上映,讲述了两代黄土地唢呐艺人为了信念坚守梦想,传承传统的真挚情谊。《百鸟朝凤》是吴天明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完成作品,2013年9月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作为影坛伯乐,吴天明培养了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田壮壮、何平等一批电影人,被誉为第五代导演的“引路人”。奥斯卡金像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盛赞道:“吴天明,一位电影界真正的巨人。”

《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等地的民间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声,展现生气勃勃的自然景象。

在影片中,《百鸟朝凤》被赋予了更为厚重的含义:不只是民间艺术,更是对逝者的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吹两台,中等者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配得上《百鸟朝凤》,全镇几十年鲜遇一次。

沉稳的镜头中,广袤苍凉的黄土地呈现出浓烈的东方审美。娓娓道来的叙事里,勾勒出少年游天明的成长:谎报年龄拜师唢呐艺人焦三爷,以勤补拙终达大成,传承衣钵,扛起班主大旗。

时光荏苒,上世纪90年代西洋乐队进入村庄,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冷落和冲击:红白两事不请唢呐班,唢呐声被嫌“吵吵嚷嚷”,唢呐艺人纷纷改行打工。穷困、边缘化带来的无力感,令焦三爷痛心。

“这部电影是吴天明的自传。他展现了文化始于心底的坚持,以及自强不息、誓死不认输的倔强。”导演黄建新认为,影片中游天明谎报年龄学艺的桥段,就是1967年吴天明谎报年龄,去西安电影制片厂考表演班的写照。“焦三爷坚守文化传承的戏码,也是吴天明导演上世纪的困惑。”

影片末尾,县文化局想把《百鸟朝凤》录下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然而游天明发现,师兄弟们有的右手中指被电锯切掉,有的在矿上打工染上尘肺病,有的一心向“钱”不愿回头,八台唢呐之梦已然成空。

肺癌咳血的焦三爷去世后,游天明独自站在坟前,含着泪吹上一曲《百鸟朝凤》。大开大合的旋律,流淌着情感的大悲大怆,一切正如焦三爷所言:“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面临东西方文化的八面来风,传统文化在虚无主义的侵蚀和质疑下,一度畸变迷失。“吴天明导演对此痛心疾首,始终努力呼吁文化回归,这部电影的表意就是如此。”黄建新说。

“天上日头,把河水烧干;时间钢刀,不把谁躲闪。看看身边,人群荒原……”影片终了,充满西北大地力量的《喊歌》,在耳边萦绕。

在这个民心浮躁的时代,一代唢呐匠人,以不服输的任性,追求着理想的执着。一位艺术情深的导演,明知市场前景式微,也坚持文化自觉与艺术定力,“发一声喊,震一震肝胆”。

这样一部呕心沥血的封箱之作,未及上映,吴天明就因病去逝,享年75岁。吴天明的女儿吴妍妍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前手机里还有一条短信尚未发出:“请关注《百鸟朝凤》,看看是否可以发行。”“这部电影的上映,是他的未了夙愿。”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曾在电影票两毛钱一张的年代,创造了亿元票房神话。然而,他却对小人物和民族文化情有独钟,拍摄了《人生》、《老井》、《变脸》等系列经典影片,追问人生意义,坚守文化传承。

浪漫、写实、思考……在这部有独特美学质感的电影中,表层看是唢呐情缘,深层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这部作品的上映,是对吴天明老师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

这部吴天明导演的绝笔之作,营造了一个黄土地的梦境,引领观众思考流逝的乡愁。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如同融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代代相传着伦理准则和价值观念,正如剧中焦三爷所说:“别盯着钱,盯着唢呐。”

(记者 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