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U INDEX

【90后看大佬】澳华文化界永远的旗帜:黄庆辉

2016-06-08 13:00 石月 来源:东南网澳大利亚站 责任编辑:石月 黄艺

澳洲澳华文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黄庆辉

本站记者 石月

背景故事:黄庆辉先生192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普宁市,年轻时先后就读于广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

几十年来,德高望重的黄庆辉先生在澳大利亚热心弘扬中华文化。作为悉尼诗词协会、澳中文联、悉尼华文作家协会、澳大利亚琴棋书画协会、澳华文化博物馆筹委会和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的重要成员,他不顾九十五岁高龄而持之以恒、竭尽全力的奉献,积极参与组织策划诗词文学讲座、书画展览、音乐表演等等各类文化活动。他处处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品德和文化修养去影响和带动热爱中华文化艺术的华人华侨,在澳华文化界有口皆碑,备受敬重爱戴,是许多华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文化使者”。他曾多次应中国国务院侨办邀请参加国庆观礼和人民大会堂宴会。2015年,感动于他在澳弘扬中华文化上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贡献,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为黄庆辉颁发的澳华文化杰出贡献奖。】

如果你关注过或参加过墨尔本和悉尼举办的中华文化活动,那么你一定听过或者见过这位老侨领。虽已至耄耋之年,黄老先生清癯干练,慈眉善目。在悉尼,几乎所有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活动中都能看见他乐此不疲的身影。但是面对着其他人的赞美和敬仰,黄庆辉老先生总是微微笑着,谦虚地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这位已经95岁高龄的澳中文化使者,用自己的信誉和努力促进了澳洲华人的团结,他对成功的淡然也正是我们90后所应有的当下心态。

我们都是“90后”

95岁高龄的黄老,步伐稳健,耳聪目明,讲起故事来,清晰明了,看着仿佛六七十岁的样子。他待人亲切随和,像家里的长辈一样,特别有爱心。他也会跟小编开玩笑,当我介绍自己是90后的时候,他飞快地笑着接道,“我也是‘90后’,我们都是90后。” 就是这句话缓解了我当时采访的紧张,也突然间让我和这个老侨领亲近了起来。

看到现在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来到澳洲,拥有了超过前辈的良好资源,却很多时候还是迷茫,黄老提出很中肯的意见,“人的一生,一定要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极限。然后扬长避短,很多事情都要尽力,但是要走对方向,方向不对的时候,强求并没有什么用途。”

“当你认清自己之后,既要尽力而行,也要量力而为。你只可以负担50斤的大米,那么你抗50斤就已经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不要强迫自己扛100斤,因为,仔细想想,100斤也无非就是你扛两次。”

黄庆辉诗作

因此,他鼓励年轻人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了解自己、对待生活。他还说,我们优良的中华文化对这些人生哲理的理解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比如书法、诗歌。黄老写了一笔好字,他也擅写诗。他的诗中,总是有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以及他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的要求。他写到“祖辈先贤创业艰,诗文教诲记心间。同根血脉互相助,联手拨开万仞山。”这是他对自己和对广大华人华侨的期盼,他也是如此一直要求自己的。他说,中华文化灿烂繁荣,祖辈传下来的东西,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在书法中,诗词中,人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愉悦,在诗书中徜徉是一种享受。

黄庆辉(左)给我们展示他的书法作品

黄老慈祥地建议道,年轻人应该去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尤其是海外华裔,更应该学习中华文化,陶冶自己。他有些遗憾地说,现在海外华裔没有国内那么良好的中文学习氛围和条件,所以,与国内的孩子相比,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还不够。这就更需要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主动创造接触和学习中华文化的机会。他呼吁父母能够重视对孩子对中华文化方面的培养,“祖辈们的智慧就可以让现在你们这些90后的孩子有培养良好心态的基础,有了解自己的方法,有应对复杂环境的智慧,真的可以让年轻人受益终生。”

90后印象:黄老送给小编一篇文章,题为“以中国书法治疗心灵创伤”,几幅他亲自写的书法诗词,还有一套老版本的《新时代争鸣文学》。文化、诗歌在他眼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他非常希望能够与小编分享,更希望小编能够从中受益。在教科书超级贵的澳洲,在阅读更多使用手机和iPad的今天,这几本有些发黄又充满浓浓墨香的中文书籍就如古董一样出现在澳洲小编的手中,越发让小编感觉到它的珍贵。捧着这些厚厚的书本,仿佛看到黄老灯下阅读的样子,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他们,这最原始的感觉,或许就是一种传承吧。】

黄庆辉家中布景充满文化气息

澳洲华人第一条纽带

在悉尼有年头的华侨提到黄庆辉老人,都会提到“1994年澳洲华裔迎春联欢会”。原来这是当年华侨界第一次将在澳洲的香港人、台湾人、新加坡人、东南亚人、及中国各个地区来的华侨等团聚起来庆祝春节的历史性时刻。

小编问黄老,为什么想到要如此费尽心思的办这次晚会?他说,“来了澳洲之后,我发现在澳洲有很多优秀的华人华侨,但遗憾的是,他们有些彼此间并不熟悉,我想,如果能够通过举办活动让所有华侨相聚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在我心里,所有的海外华侨都是一家人,应该紧紧团结在一起。”他如是说道,“迎春晚会是在中国最为传统的节目,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体现,也最能唤起所有华人华侨的中国心,在澳洲举办,也可以促进澳洲人对我们的文化的了解。”他告诉我,当晚他为晚会致辞时说道, “我们必须缅怀和继承先辈在澳大利亚的艰苦创业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互助团结,为融入主流社会,做出贡献。”深深地激励了当时在场的每位华人华侨。

94年澳洲华裔迎春联欢会合影

黄老指着老照片对我说道,“这是94年我们举办澳洲华裔迎春联欢会的所有工作人员,为了这次晚会的成功举办,我和他们努力了三个多月”。当年有了这个想法后,黄老八方游说,不分日夜的走访在厂商和侨社团体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获得了大使馆及总领馆的支持,也打动了包括在悉尼的曾筱龙、何沈慧霞、周光明、杨汉勇及墨尔本等各社团的负责人,得到了100多家团体的支持与协助。

当时来澳演出的中国艺术家的名单,都是人们最喜欢和熟悉的,有巨星刘晓庆、舞后周洁、歌星朱明瑛和相声大师马季等,都是当时国内最一流的演员和明星。

黄老还笑着跟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当时因为马季先生太出名,出国参加活动被担心人身安全,所以被卡在了出关的地方。黄老知道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大使馆和总领馆,在他们的沟通下和支持下,他给国家做了担保,说会坚决保证每一个明星的人身安全,会在演出后安全将他们送回国内。”为了联欢会顺利进行,类似的保证,他需要对不同的组织、不同部门针对活动性质、安全等各个方面用自己一生的名誉来担保。凭借一颗中国心,一腔中华血,当年已经 72岁的他,终于用执着追求和热情奔波得到了各界的响应,他们有的出钱,有的出力,很多澳洲当地的优秀艺术工作者也被吸引了过来,包括总导演余俊武,导演周月,总监张裕光,苏克明,艺术顾问金翼,姚迪雄,佟雷生,朱敏安等等,他们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义务来排练直到深夜。

1994年1月29日及2月4日,澳洲华裔迎春联欢晚会分别在悉尼及墨尔本娱乐中心隆重上演。活动得到了中澳政府的支持和关注,收到了来自政府的贺词和贺电。晚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全场欢歌笑语,掌声雷动。黄老说到这,95岁高龄的他颇为激动地告诉我一连串精确的数字,“我们一共有342名演员参加演出,在悉尼现场有4000多名观众,墨尔本有3000多人,我们选的都是最好、最大的娱乐中心,最一流的灯光舞台。刘晓庆在演出后非常感动,说她参加过很多次海外的演出,但是没想到澳洲华人有这么大规模的新春联欢会,可以说在世界华人的联欢晚会上是最大了。周洁也说,澳洲华裔各界共聚一起,让她终生难忘。” 说到这,黄老的视线停在了演出的合照上,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满足和怀念的神情,似乎停驻在当时那段珍贵而又美好的回忆中。

黄庆辉给小编展示相册,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90后印象:在小编正式采访之前,黄老先生在他的书桌上拿了两本精致厚实的册子给我,封面上贴着他用钢笔写的四个字“雪泥鸿爪”(取自苏轼的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翻开来看才知道,这是两本记录他来澳洲之后日常和参加活动的相册,也是通过这个相册,我看到了这位老人做出的努力。每一张照片都是黄老的宝贝,他精心地将每一张照片的背景和时间贴在照片旁边,有时候还加上几句自己的心情,就好像是他的“微博”。黄老指着照片,不紧不慢地给我讲这照片背后的故事和照片中的人,怀念的神情让我动容,他将每件事情每个人都记得那样清楚、深刻,历历在目的描绘让每张照片显得那么鲜活。讲到1994年澳洲华裔迎春联欢晚会的时候,老人看着照片,几度沉浸其中。

小编虽然是90后,但是到悉尼也有几个年头了。在我看来,这些年的生活真是和在国内时区别不大,尤其在这里的香港人、台湾人、新加坡人等等亚裔的人早已都是随时可以处朋友的关系。随着我们伟大祖国国力的增强,小编也经常收到其他亚洲国家主动要求交友的友好信号。于是,小编真的很难想象30多年前,中国最早一批移民来澳洲的侨民相互之间的陌生,在那个时候,不管是来自港澳台的兄弟姐妹、还是东南亚国家的朋友们都一直没能做到很好的融合。访问后,小编才知道,原来我们今天享受的一切都是老一辈华侨努力经营的成果。】

茶食泰斗

黄庆辉来澳洲之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他是上海百年名厂——源誠食品厂的厂长和食品工程师,是当时上海市商业局两会顾问。他的父亲是前清秀才,同盟会的成员。因此,继承先父“实业救国”理念的黄庆辉,在1946年接手了家里的糕点铺“源誠食品铺”,也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个企业。在管理期间,他改进了产品的生产贮藏和保管,采用了更精美的包装形式,让产品更加美观,卫生,在延长了产品保质期的同时,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在他的经营下,源誠逐步地成为了当时全上海首屈一指的糕点铺。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闻名的“老婆饼”的命名就是由黄老首创的,当时有诗赞道,“甘留齿颊芬,食府出奇军。却喜嘉名赐,正堪遣细君。”

在源誠创立32周年时,黄老集结了当时上海影剧界、书画文艺文化界等许多著名人士题词祝贺做成了一整版特刊。特刊上,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提笔写到“香酥适口,制作精良”,连举世闻名的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为其题字,评价源誠为“茶食泰斗”。黄老指着梅先生的字对小编说,梅先生不太经常给人写这种题词,这是他第一次给企业题词,语气中有骄傲,也有感激。

源誠食品铺创业32周年出版的特刊复印版

小编问他,为什么可以将源誠打理得这么好。黄老自信得答道,“ 我在财经大学毕业,懂得很多经济和经营的道理。我经常利用市场规律和统计法来预测接下来的市场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当时可能小编露出了一脸的懵懂和惊讶,他就继续耐心地为我举例说明,“比如中秋节,我们要做月饼。可是月饼属于应季的食品,过了中秋之后就不会很好卖了甚至要降价卖,所以,我就根据前几年的销量去推测今年可能需要的数量。当然,我并没有直接制作出相应数量的月饼,而是准备了做这些月饼的原料,将相应数量的月饼馅制作好,储存起来。这样储存比包成月饼更长久,也更好调控。”

小编听完心里直接给黄老点了个赞,在当时那个年代,他能够将书本知识“活”用在糕点铺中,一定是先很多人一步的。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样物质匮乏的年代,也不了解当时的经济体系和情况,但是我依然可以想象,有了经济知识的积累和智慧般的活学活用,源城的生意一定非常火爆,黄老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一定是响当当的。

他还告诉我,他不仅会预测市场需求,也会做一些市场调剂。当时把月饼卖到各个食品公司和商店之后,会电话回访他们了解他们的销售情况,如果卖得好,会询问他们还需要大概多少月饼,如果卖得不好,会问明白还剩下多少月饼,然后承诺可以将这些月饼调拨给其他需要的商店,而这些月饼则刚好可以提供给那些供不应求的厂家。于是,既减少了不必要的产品生产,又给厂家解决了问题,双方各得其所,资源共享,皆大欢喜。

90后印象:小编当时是在黄老的家中对他进行的采访,采访过程中黄老一直拿不同的点心让我们品尝,还在一边亲自煮汤圆给我们吃。至今说起糕点的时候 ,不管是原料还是工艺,黄老依然可以清楚明白得讲给我听,由此,他对糕点的了解可见一斑。

小编也很感慨,得益于黄老对知识的积累和变通活用,源誠才会有后来的蒸蒸日上。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往往会觉得疲累枯燥,脑袋发晕。然而当我们能像黄老一样,有一定积累又能将书本知识用“活”的时候,一定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每位前辈的成功背后都有着常人做不到的刻苦和积累,因此,在我们不停地向往成功,期盼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那些最原始的知识积累以及不断的思考,是我们90后当下最需要的。】

后记:黄庆辉曾多次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及人民大会堂宴会,更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位受邀到钓鱼台国宾馆参加敬贤观光团的华侨。至今,他依然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着。在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同时,他也不停地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热爱中华文化,点点滴滴,都被一一记录在黄老的相册中。那些“小照片“背后的桩桩件件,无疑是黄老一步一步”功勋“的见证。2015年,黄老得到了澳华文化界杰出贡献奖。面对得奖,他心怀感恩,他谦虚地说道,非常感谢能够把这个奖给我,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做的其实都是我该做的事情。在我与他的交谈中,他面对成功淡然的心态和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责任感,让我深受震撼,我想这也正是我们90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黄庆辉作为澳大利亚华侨代表受邀参加敬贤观光团时,在钓鱼台国宾馆拍摄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