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古田会议旧址,一队队游人接踵而来;在银幕荧屏,在书店剧院,一部部红色题材作品相继问世;在网上展厅,在VR体验馆,拿起鼠标、戴上头盔,一幕幕逼真的革命历史场景在身边鲜活再现。(3月28日《光明日报》)
八闽大地,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上世纪的那段红色革命岁月,是福建地域记忆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培育了辉煌的古田会议精神和伟大的苏区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据统计,福建省共有2500多处革命遗址,全省有3600多个革命基点村一直坚持革命斗争到全国解放,赢得“红旗不倒”的赞誉。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各地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但近年来,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成效并不够好,主要就是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缺乏法治保障,形式过于传统、单一,使得红色文化缺乏强大的吸引力。
福建省在保护传承红色文化上,大胆创新,制定红色文化保护法规,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纳入法治化轨道,告别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缺乏法治护航的尴尬,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等问题;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力量推动红色影视精品创作生产和推广传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尤其是创新传播方式,借力新技术、新科技、新兴传媒,重点推进一系列红色文化展示项目,讲好、讲活和传颂红色故事,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相互融合,让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变得鲜活生动,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这种创新,使得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更加贴近当代人、年轻人的心灵,更接近这个时代的脉搏,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和感受红色文化,特别是吸引年轻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感染,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红色基因入心入脑,让红色文化迎来春天。反过来,这又进一步传播了红色资源,打造出红色品牌,提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帮助和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精准扶贫。
福建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的经验启示我们,唯有创新,才能真正把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保护好、利用好,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