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境外华文媒体关注。华媒称,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外交等大政方略路线图和时间表都展现得详尽清晰,措施周密有力,令人振奋。且报告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改善民生,落脚点均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上。
【落脚人民 民生“大礼包”看得见摸得着】
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倾情倾力做好托底工作,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对此,《澳门日报》发表社论称,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人民,无论是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抑或是提出要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等,均落脚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条主线上。
香港《文汇报》6日的文章称,政府工作报告罗列了多项“民生礼包”,礼包里装的内容既多又实在: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加40元;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农民工和外地就业创业人员将可医保异地结算等。
去年报告中,宣布“年内取消手机漫游”的举措,赢得一片叫好声。如今,全国人民又获得新的惠民“礼包”,媒体指出,中央政府向百姓送上的“大红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各界代表也认可和赞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香港《大公报》援引澳门全国人大代表何雪卿的话说,这次工作报告写得非常到位,国家在扶贫工作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澳门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赞扬称,这份报告非常踏实有创意,更以人民为依归。
【“放水养鱼” 惠民利企措施活络经济】
图为2015年9月20日上午,京津城际铁路首趟通往于家堡站的列车平稳抵达,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商务核心区于家堡站正式投用。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的发展成就,并明确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6.5%左右。对此,香港《文汇报》6日文章称,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也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坚持走创新带动之路,大力减税减负激发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将开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分析指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之时,中国能够顶住压力,主要得益于有效进行供给侧改革。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优化营商环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些“放水养鱼”、惠民利企的措施,刺激了市场活力,提升了民众消费力,实现了重大经济结构变革,显示中国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充满了信心和定力。
《澳门日报》文章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税降费将超万亿元,表明改革力度还在加大。
【路线清晰 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8年2月25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今年是中国这个知名智库机构成立20周年。 中新社记者 魏晞 摄
《澳门日报》6日刊发题为《工作报告心系人民期盼》的社论称,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下,中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国内经济在大幅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
《香港商报》6日亦评论称,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政府过去5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及辉煌成果,并为今年工作做出全方位部署。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外交等大政方略,方向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都详尽清晰,措施周密有力,令人振奋,满怀信心。
香港《明报》6日社评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二字出现了97次,比去年的83次多出超过一成半,反映出中央的改革决心有增无减。
【敢闯敢试 改革深化振奋人心】
资料图:陕西省陇县天城镇范家营村农户正在采摘柿子,进行柿饼深加工。2017年在当地政府扶贫干部帮助下,该村以合作社加农户方式,正在以采摘、深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脱贫。 中新社记者 宋吉河 摄
香港《大公报》6日刊发署名文章称,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这些数据,令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而展望新一年,良好发展势头得到延续。
菲律宾《世界日报》就近几年,尤其是去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来说,中国政府在制定预期目标时,将经济增速定为6.5%,可以较从容地应对各种变化。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将推出哪些“超出国际社会预期”的开放措施,受各方瞩目。报告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要“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推进改革开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