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U INDEX

尽管家人被排斥 二战末期澳大利亚华裔女子为国从军

2018-04-25 10:12 来源:中国侨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中国侨网4月25日电 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尽管父亲被视为“外国人和敌人”、母亲被剥夺公民身份,但在二战末期的1945年,时年18岁的澳大利亚华裔女子卡芙莲(Kathleen Quan Mane)仍选择成为澳大利亚空军的解码员,负责将军事暗号加密和解密,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

澳洲广播公司(ABC)报道,今年91岁的卡芙莲在悉尼出生,另有4名姐妹,她们父亲在1900年代从广东移民澳大利亚。在二战期间,她和最小的妹妹多莲(Doreen)参军,是二战首批21名华裔女军人之一。

卡芙莲忆述,虽然父母对她加入军队感到自豪,但在当时的政策背景下,她的父亲从未获准成为澳大利亚公民,“在二战时,他们被列作外国人和敌人。母亲生于澳大利亚乡区一个华裔家庭,当她嫁给父亲后,她的公民身份被剥夺,她也被列作外国人,须经常向警局报到。”

当年的政策下,没有欧洲裔身份的人,都被禁止成为澳大利亚公民。虽然遭受如此种族歧视,但无阻卡芙莲家中多人参军。她说:“(除了她和多莲外)我的每一名姐妹都有一名儿子和丈夫参军。我们的家庭可说是军事世家。”

在二战之前,澳大利亚女人不准参军;但解除了这个限制后,二战期间有6.6万名澳大利亚女军人。1941年成立的澳大利亚辅助女空军(WAAAF),是当年世上最大的女性军事团体。该团体后来归入皇家澳大利亚空军(RAAF)。

卡莲芙刚满18岁后,便马上加入了澳大利亚辅助女空军,成为解码员。她的姐妹多莲担任军中文员超过3年。

在当年,解码员是秘密的职位,这职位直至最近才列入国家安全法例。她当年负责运用加密手册,将机密讯号加密或解密。卡莲芙称:“这就是那么秘密的原因,因为军队动向、人员动向、将军动向──全都是秘密。”

在军中,卡芙莲与不同背景的女同袍之间,隔阂和偏见都打破了。她说:“我双亲都是华裔背景。我们在家中说中文、广东话,我们吃中国食物,我们以中国方式过活。在军队中,那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转变。”

“虽然(参军前的童年)我们跟邻家小孩玩耍,他们是真正的澳大利亚人(ocker),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澳大利亚的生活方式,但那十分有限。进入军队后,我一开始有点忧虑,但那些女孩很友善,我和我姐妹都没有受到种族歧视。”

根据在墨尔本的澳华历史博物馆资料,二战期间共有超过600名华裔澳大利亚人参军。

日本投降后,卡芙莲和多莲投身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在中国做人道工作。约30年后,她回到澳大利亚与家人团聚。之后她一直担当澳大利亚辅助女空军西部分部的名誉秘书,直至它在2016年关闭。

这段前尘往事几乎遭到埋没。不过卡芙莲的外甥女,柏斯的本地历史研究员潘姬莲(音译,Kaylene Poon)正尝试保存华裔澳大利亚老兵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潘说,她为姨姨感到自豪,“说到澳纽军团日(ANZACS),你总会想起金发的澳大利亚人,却不会想到其他肤色和种族的人。现在知道他们获认同,令我感到欣慰。”(Verona、W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