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U INDEX

完善政策机制,健全互联网行业人才评价体系

培养一支“数字工匠”生力军

2021-10-29 08:46 黄敬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睿倢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作为信息科技行业的重要力量,负责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算法编写和技术维护等工作的互联网工程师队伍日益庞大。互联网青年工程师这个群体也引起业界关注。


对互联网技术保持热忱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晖曾经是庞大“码农”中的一员,在她看来,常被贴上“不善社交”“宅”等标签的互联网工程师,绝非无趣的代码生产机器。“他们都是很有趣的,在专业内能够很好交流,并不是不爱说话。在兴趣相投的朋友之间,‘码农’们聊得很‘嗨’。”据了解,投身于信息技术行业的互联网工程师们有着多样化的性格与爱好,比如爱好游戏、体育、动漫、影视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互联网青年工程师这一群体选择进入IT行业,不仅是经济动机使然,也包含着个人兴趣和价值实现的考量。调查中,谈及从事该工作的原因,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对工作内容有兴趣”。他们认为这一职业带来的是“不断学习的态度与能力”(43.17%)、“研发技能”(23.17%)和“行业经验和知识”(21.19%)。

如今在杭州杉淘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前端开发的小陶,年纪轻轻却已是公司项目研发、迭代的负责人。出生于1997年的他,从事过淘宝客服等电子商务专业,后因兴趣自学硬件知识和代码程序编写,通过自主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对于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高压力”问题,大部分青年网络工程师找到了自己的对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采访中小陶反复强调,“程序员的自学能力是最关键的,这一行更新换代非常快。”被问及如此不断更新自己是否会觉得疲惫时,他的语气中饱含对“技术”本身的热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调查显示,有84.16%受访者认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努力才能避免被淘汰”。在互联网行业担任后端开发工程师的卢先生说:“行业顶部的那一部分人才不容易被淘汰,趁着年轻,多多积累技术、履历、人脉乃至金钱等是应对行业竞争压力的良好方式。”对于青年网络工程师而言,工作和行业特性使得他们能够保持敏锐,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朝气的群体。

激发工程师群体创造力

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除个体的奋斗外,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助力。如何进一步激发互联网工程师群体的创造力,让其尽快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数字工匠”,对于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廉思课题组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多元性和多变性特征要求建立一支综合性复合型的青年工程师队伍,应尽快健全适应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评价分类体系及其动态调整机制,最大限度地吸纳青年工程师进入人才评价体系。应以国家战略主攻方向为重点,整合资源、科学预测、及时发现新的交叉学科专业,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实际,定期调整相应的专业体系并制定评审标准。此外,鼓励各省市兼顾地区互联网行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推进互联网工程师职称评定的属地化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有序规范互联网科技人才评定机制,优化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制度环境。

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数字技术人才,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办法》,部署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加快数字技术技能人才自主培养。

据悉,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计划在2021年至2030年,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实施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培育壮大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


对于信息科技行业往往集中于一线、准一线等大城市的情况,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一些举措助推互联网产业向二线、三线城市发展。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近年来在湖南长沙、江苏无锡、天津西青等地批复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都、武汉等地兴建大型科技园区,不少大型企业在全国多地设立研究所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措施充分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也方便互联网工程师选择就业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