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Art Talk】Palla Jeroff and His Art Kingdom
东南网澳大利亚站8月26日讯 (本站记者 彭寒 key/摄)
在过去接近10年的时间里,对于澳大利亚的艺术收藏爱好者们来说,帕拉·杰洛夫逐渐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20年前,帕拉的经纪人告诉这位当时仍然挣扎在市场边缘的画家,他的作品需要20年才能受到市场的认可。帕拉看着身边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画友,将信将疑。
20年后的今天,帕拉单幅作品的成交纪录来到了10万澳元。
“经纪人会说很多的漂亮话,我其实没当一回事儿。”帕拉回想起当年和经纪人对话的场景,笑了起来,“后来我觉得他挺神的。”
生于新疆,现居蓝山,本期【艺·述】带你走近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帕拉。
新疆与澳大利亚?可能都不是
“很少有艺术家可以成功地汲取一种异国的文化艺术风格,帕拉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博贝特对帕拉如是评价道。
与许多带着中国标签的华裔艺术家不同,一个西化的名字和一张外国人的脸,让帕拉本人和中国的关系以一种次重要的身份逐渐出现在收藏家们眼前时,反而成为了一种惊喜。
新疆,澳大利亚,还有帕拉的画里对于自然世界中广阔空间的处理,包容着澳大利亚的热情与新疆古老风韵的沙漠;很多人在谈论起帕拉的时候总是绕不开新疆和澳大利亚之于他的影响,却少有人注意到他与这些地方,或者这些文化,所保持的微妙的距离。关于艺术家帕拉的疑问,新疆和澳大利亚真的是解答吗?在帕拉本人看来,或许答案是偏于否定的。
“我想一位艺术家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对他的影响是肯定的,他带着家乡的文化来到新的国度,这之中产生的反应很复杂。”
“但是在艺术表达上,我认为不存在中国新疆或者说澳大利亚,艺术不能复制现实。”
东南网澳大利亚站(以下简称SENAU):那么具体体现呢?
“你比如说艺术家在新疆画一个小毛驴,我不认为它不是艺术,那是一种过去的,传统的表达。你怎么能把他的那种精神和精华抽出来,然后再把它用艺术家的层次去过滤,然后再体现在你的作品中,这是艺术家的工作。”
“这就是一种新的世界,一种新的艺术,这样的艺术作品再来打动人是超出任何人的想象的。”
SENAU :所以艺术家本身是比成长和生活的环境更值得强调的概念是吗?
“我想是的。这是一种艺术家自身的修炼,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最后被社会所接纳,它和任何的区域是没有关系的。”
用帕拉自己的话说,新疆让他成长,澳大利亚则接管了他疯狂的岁月。图为年轻时的帕拉
工作环境意味着一切
帕拉的工作室是一个集库房与画室为一身的巨大空间,这是一个在他看来非常私密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尽情释放疯狂的空间。
他非常讨厌安静,进工作室第一件事一定是打开广播。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喜欢听音乐的画家会在作品中体现出音乐的起伏,甚至看得出哪一部分是在音乐高潮是所作。对此,帕拉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刻意的表达,他更希望自己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更尽兴一些。
“工作环境对于我来讲意味着一切。我工作的时候也是在玩儿,不过我要玩儿得更疯狂一些。”
“我目前在做另外一个工作室的准备工作,到时候会有更加精致和惬意的环境。目前这里更像是库房和工作室的集合,有些乱。”
通常,计划工作一天的帕拉不会在同一件作品上集中地去花时间。相反,他将时间碎片化,并用在不同的作品上,让他的头脑保持新鲜感和清醒。
“当我集中精力专注在一幅画上的时候,我就完了。”
“对于一件作品,我需要不断地有清醒的思考和创造,所以我画一会儿这幅,就会去画另外一幅。”
过多的商业思维会对艺术带来麻烦
在商业操作的问题上,帕拉是一个很固执的人。1987年只身来到澳大利亚的他,当时身上只有180澳币,但是不管再怎么困难,他始终不愿意廉价地处理自己的艺术作品。用帕拉自己的话说,自己宁可去工厂干活,也不愿意去街头作画。
不得不佩服的是,帕拉从来没有让经济状况影响过自己的眼光和信心。
“我始终坚持不把艺术品低级化,以及不急于进入商业,而把精力放在纯粹地艺术创作上面。”
“其实在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收藏家们也一直在关注我,他们看到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被商业所污染。时间一到,我的作品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我最美的东西回馈给社会了。”
SENAU:商业和艺术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当艺术家完善化自己的作品时,市场会跟着艺术家走,而不是艺术家跟着市场走。”
“两者之间有时候确实很矛盾,我不反对商业,但过多的商业思维会给艺术家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