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齐鲁大讲坛第116期在山东博物馆开讲
4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书法指导老师周斌做客第116期齐鲁大讲坛
大众网济南4月28日讯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书法指导老师周斌做客第116期齐鲁大讲坛,围绕中国书法如何促进国际交流这一主题,从中国书法的主要特征、书法艺术教学的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从手中的毛笔到纸上的美丽线条 在情感共通中加强国际交流
从一支小小的毛笔说起,周斌与观众们分享了对中国书法之美的感悟。他说,中国的毛笔很发达,毛笔的柔软性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本身就带有很高的艺术性。毛笔能够敏感地感知到肌肉的运动,通过这种运动来记录和表达人的手,进而记录人的思想境界和美学追求。可以说,中国人是通过这支毛笔使整个文化得以呈现,所谓书如其人,便是如此。
周斌认为,书法就是一门书写汉字的艺术,这在中国大家都能理解。可一旦走出国门,这种简单的解释就很难被理解和接受。通过在国内外书法教学中的大量实践,周斌找到了对书法的新的界定,即中国书法不仅是一门书写汉字的艺术,同时也是人类表现自己美丽情感的一种线条艺术。这样对于国际友人来说,书法就成了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自身情感,是人类共通的艺术,因而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
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的各自书法表现的特征
为什么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字有不一样的风格?周斌认为,这种风格不仅仅与师承关系、生活环境有关,更来自于内因,也就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一般来说,不同气质的人大约对应以下几类书法作品:胆汁质,这类人写出来的字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的;多血质,这是一种活泼开朗、反应殉节的人写的,这种人往往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黏液质,相对来说是安静、稳重、反映缓慢、沉默寡言的;抑郁质,偏向于孤僻、缓慢,且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
周斌认为,外国人在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时,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当他们把这作为一种艺术去学习的时候,都会选择跟他的气质相契合的风格去学习。弄清楚不同的心理特征所对应的不同书法,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用书法搭建起国际沟通的桥梁。
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周斌认为,中国书法具有全民性、独特性、文化性和国际性等特征,它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也不是抽象的哲学理念,而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是人类情感高度浓缩的线条艺术。通过长期的中外书法教学及研究工作,周斌提出,要做好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层面的文化交流与非官方形式的民间文化交流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书法传播实践与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眼下,实践正方兴未艾,理论也正在发展,周斌希望有更多的业内人员从事这工作。最后,还要处理好电视广播、电商平台等平台建设和书法传播之间的关系。有了好的平台,才能更好地让中国书法走出国门,其中承载着的中国文化,也将由此走向世界。(樊思思 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