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华生
孙杨和主管教练张亚东在美国;朱志根组在云南高原;李雪刚教练带领的徐国义组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里约奥运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身负重任的浙江游泳队队员目前正在世界各地进行紧张的备战。
日前,本报记者联系到了澳大利亚浙江侨民联合会创始会长陈静和秘书长李钧,作为叶诗文、傅园慧、徐嘉余和李朱濠等浙江游泳国家队选手在墨尔本集训的编外“后勤部队”,他们向本报记者讲述了浙江游泳队在澳洲拉练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日常生活。
全国游泳冠军赛后
集训地临时改到墨尔本
浙江游泳队澳洲拉练集训一般都选择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这次奥运会前的备战集训,则选在了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
“之前我们不熟悉的,他们临时决定到墨尔本来集训,听说是因为教练在墨尔本。”陈静告诉本报记者,得知是家乡的运动员要来,他们非常高兴,也做好了接待的准备。
这个外教就是澳大利亚人布朗。作为宁泽涛合作并非常敬重的外教,布朗之前和广东游泳队一直有合作关系,刘湘和余贺新到墨尔本训练都接受他的指导。这次李雪刚带队到澳洲,叶诗文等队员和布朗的首次合作,集训地也就变成了墨尔本。
“刘湘、余贺新的教练何新中去年来到墨尔本训练,找房子的事情是我们帮忙找的,后来宁泽涛和叶瑾教练来,住的地方也是我们帮助找的。4月份佛山冠军赛结束后,李教练(李雪刚)临时决定到墨尔本集训,时间紧,找住的地方比较麻烦,所以找到了我们。”浙侨会秘书长李钧说,何新中教练原本是浙江人,和浙江游泳队渊源很深,通过这层关系,他们才和浙江游泳队有了第一次接触。
发动近千会员帮忙
才找到了合适的公寓
很多人认为,像浙江游泳队这样的王牌队伍到国外集训,住宿安排什么的肯定很简单,但李钧告诉记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陈静会长在浙侨会两个群,向将近千人的会员发了通告,包括几个会长都在积极找合适的地方,才在训练地附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公寓式酒店。”
李钧告诉记者,浙侨会之前接待过刘湘、余贺新和宁泽涛团队,知道运动员住宿两个问题非常麻烦——“住酒店,厨师烧饭很讨厌,没有煤气,都是电,电炒锅速度很慢,厅房也很小。另外晾衣服也麻烦,都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不可能有室外晾衣服的地方。”
刘湘、余贺新团队,宁泽涛团队人比较少,浙侨会给他们找的是一套HOUSE(别墅),浙江游泳队此次一行有14个人,一个别墅住不下,两个相连的别墅一下子又找不到,费了很大的精力,他们后来终于在训练地附近找到一家公寓式酒店。
“三个区域,男队员、女队员、教练区域刚好分开。三个区域各自都有洗衣机、烘干机和能晾晒的大阳台,训练之余洗晒自己就解决了,教练队员都非常满意。”李钧说。
十四个人团队一个厨师
每周带他们出去采购两次
“李教练跟我说,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买最好的,要让队员吃好。”
李钧说,虽然浙江游泳队中不乏像叶诗文、徐嘉余这样的奥运冠军和大牌运动员,到澳洲集训的经费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宽裕,14个人团队“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靠自己解决。“一个人要负责14个人的饮食,吃的东西和他们在国内比起来,那肯定单调多了。为了让队员能吃好,我们浙侨会每周两次带他们出去采购,给他们找了一些既便宜、东西又好的地方。比如说在墨尔本的一个超市,有很多很好又新鲜的牛排,维多利亚女王市场里面有很多新鲜的海鲜,这些地方类似于批发市场,东西既好也便宜。”
除此之外,通讯费用方面教练、队员也能省则省。“来之前我们和教练沟通过,墨尔本本地有一种包月卡,50块钱包月,28天内打中国、打澳大利亚,所有的电话全免费,还送8个G的流量,那天搞活动还送了四个G流量。他们在国内就知道电话号码,一下飞机就换新卡,建立了通讯网,保证工作的通畅。”这也让教练和队员非常高兴,相互之间、和国内的沟通都非常方便。
墨尔本已经进入初冬
队员训练泳池是露天的
“好多侨领带着小孩默默地在场边观看,对孩子来说,浙江游泳队队员的艰苦训练其实也是一种激励、励志。”
李钧说,其实叶诗文、傅园慧、徐嘉余和李朱濠他们在墨尔本训练条件挺苦。“墨尔本的泳池是全开放、露天的那种,他们这次就是在公共泳池租了几个泳道,其他泳道还有当地人在训练、健身的。”
“你真不知道,现在墨尔本已经进入冬天了,每天下午5点多天就黑了,早上7点多天才蒙蒙亮 每天不到7点他们早已经在水池里面训练了,要知道虽然墨尔本的气候是一天四季,但凌晨冬季是墨尔本温度最低的时候,一般只有6℃的样子,教练都是穿着羽绒服在岸上指导训练。”
李钧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杭州的陈经纶体校游过泳,知道换衣服都是室内,冬天游完穿好衣服出来也很舒服的。但是在墨尔本的露天泳池,就没有那么舒服了。“水里的温度是保持常温(热水),但是从泳池出来到更衣室这段路,凌晨的时候温度也就6℃左右。下水、出来总是一冷一热,真是锻炼人的毅力。”
“有个侨领说,看看他们这么小的孩子,1999年都有,在外面这么辛苦,我们自己十八九岁的孩子,早上什么东西都给他准备好,还要叫他们起来,对自己的孩子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他说,很多抽空来做“编外后勤”的侨领说——“不管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最终的表现如何,他们在这里训练已经让我们觉得骄傲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愿意义务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