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U INDEX

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成长记

2018-07-22 10:4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这是河南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内展出的东方红15轮式拖拉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 题: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成长记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史林静、谢江

60年前,被命名为“东方红”的中国首台自主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问世,由此拉开中国农机工业的序幕。也使中国的农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60年来,东方红拖拉机曾“开”上过人民币,也曾产量锐减跌入谷底。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越过计划“垄”,驶入市场“田”,在同世界顶尖农机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但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农机品牌,而且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打响名号。

东方红拖拉机的60年,是中国制造成长史的重要篇章,阅读过往的苦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从中汲取力量,启迪前路,不断改革创新,中国制造业必将坚毅前行。

使命:开启中国农耕方式重大变化

1958年7月20日,一辆身披红花彩绸的拖拉机“轰隆隆”开出厂区大门,工人像送新娘子一样,跟在后面敲锣打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群众。

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年。拖拉机的问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耕地主要靠牛的农耕方式。

而为了这第一台拖拉机的问世,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罗士瑜、吴敬业、刘寿荫等一批海外赤子,怀揣着新中国的农机制造梦想,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数万名知识分子和工人组成的建设队伍,在一拖厂区9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洒下心血汗水。

当时,洛阳工业基础仅有一个1500千瓦的发电厂,一个小煤窑和一些破旧的手工业作坊,建厂的涧西一带,除了一条洛潼公路横穿、几个村庄点缀外,全是农田,商业网点集中在10公里之外的老城。

破土动工后,数万由知识分子和工人组成的庞大建设队伍在这里洒下心血和汗水。一拖102工区,38天建成1座2.4万平方米的大型厂房,提高工效近1倍;铸钢车间八一青年炉代表戴尔身,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创造了在高温炉膛里清理炉渣时间最长的全国纪录。

如今已经78岁的李学义1956年到一拖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吊车很少,几十吨、几百吨的大型设备,基本上都是人拉肩扛安装好的,工人们就睡在车间草垫上,铁块、钢材等原材料一来,大家就起来去干活,可以说,一拖完全是手工和半机械化干成的。”

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第一代产品,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在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服役期间,在极为艰苦和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创造了31年没有大修的纪录,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作业效率提高45%,油耗降低3%。1962年,东方红拖拉机“开”上了1元面值的人民币,成为当时中国工业战线最闪亮的“明星”。

如今已88岁高龄、原一拖副总工程师张文恺毕业于清华大学。1958年,他主动申请从北京到一拖工作。回忆起这段艰苦又充满激情的岁月,他说:“‘东方红’不仅是一个品牌,更代表了一种朝着目标执着前行、面对困难坚守使命的精神力量。”

2017年第84届塞尔维亚国际农业展览会上展出的东方红拖拉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传承:在改革开放中浴火重生

作为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诞生地,一拖有个响亮的外号“拖老大”。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前,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全国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

1981年,国家不再对一拖下达指令性计划,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土地变成一块块“面条田”,大型履带拖拉机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一年,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销量从1980年的2.4万台,跌到不足1万台。

“小毛驴趾高气扬,老黄牛重上战场,拖拉机离岗休养”成为当时市场上的顺口溜。难道分田到户的农民真的不需要拖拉机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1981年,一拖先后派出500多人,分赴全国15个省、106个县进行调研,带回了“农民设计师”的思路:能不能生产小一些的拖拉机,最好相当于1头牛的价格,但有8头牛的力气,会犁地又能跑运输……

中国最大的农机企业,由此开始了市场化改造与发展之路。1983年,“1头牛价格、8头牛力气”的东方红15小四轮拖拉机批量进入市场后,数百万台的东方红15小四轮拖拉机从洛阳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更重要的是,企业尝到了适应市场、培育竞争优势的甜头,开始持续不断的产品变革。

改革开放之初,农民购买力有限,用不起大拖拉机,农机企业都在小型拖拉机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但是一拖坚持认为,大型拖拉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着眼未来,实现大轮拖技术的完全国产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拖制定大轮拖技术平台战略,用当时市场销售良好的小轮拖产品收益来支持大轮拖技术的研发。最终,形成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适应中国国情的系列产品,且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轮拖技术。

“用20年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的百分百国产化,很多人都熬白了头发。这个过程非常艰辛,却也非常值得。”一拖董事长赵剡水说,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各种配套不齐全,是几代人默默坚持才有了今天我们自己的大轮拖。

坚持创新也带来了市场回报。如今,东方红大轮拖已成为国内最畅销和保有量最大的品牌。

工作人员在位于河南洛阳的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装配厂查看即将出口到塞尔维亚的东方红拖拉机(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 摄

奋进:让中国农机在世界市场“耕耘”

“多少钱,卖不卖?”“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无人驾驶拖拉机!”

今年6月,在江苏兴化举行的我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现场,不少人围住刚参加完演示的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问个不停。这场国内无人农机技术最高级别竞技中,东方红是唯一一台满足完全作业功能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全过程作业误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

“当有专家和代表问,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是和哪所大学合作研发的?我骄傲地说,是我们自己设计研发的。”回忆起当时情形,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项目负责人陈松颇为自豪。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东方红小四轮,到花费20年实现完全国产化的东方红大轮拖,“东方红”一直引领着我国农业装备的升级。

从2004年起,一拖进行动力换挡技术的研发。和之前的整机引进不同,此次一拖选择了“联合开发”模式,但核心的产品理念来自一拖,中间的每一张图纸、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由一拖人自己完成。

“农机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民族品牌不能抓住时机迅速掌握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中国农机市场必将被国际巨头抢占。”赵剡水说,要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一拖有责任打造国产高端自主装备。

2014年,我国首款商品化动力换挡拖拉机上市,直接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30%以上。

虽然如此,在无级变速拖拉机领域,我国依然受制于人。一拖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东青说,2011年,无级变速拖拉机立项之后,一拖曾找掌握这项技术的一家外国企业谈合作,但被对方一口回绝。

作为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一拖对这样的境况并不陌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这是贯穿‘东方红’成长历程的传家宝。”王东青说,他们从一张白纸起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结束了我国35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必须进口的历史。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拖实现了中国农机工业技术的多次创新突破,“东方红”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打响名号。但是一拖仍保持着清醒头脑,看到我国在农机高端重大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差距就是动力,让中国农机装备在世界农机市场上‘耕耘’‘收获’,是一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东方红与生俱来的使命。”赵剡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