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澳医疗健康和养老产业论坛在京召开。图为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史蒂文·乔博(Steven Ciobo)致开幕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胡慧敏):4月11日,中澳医疗健康和养老产业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由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主办,是2016“澳大利亚周·中国”(4月11日-4月15日)商务访华活动之一。来自澳大利亚的医疗和养老机构的代表同与会的中国企业展开交流,探讨中澳自贸协定框架下两国在卫生保健和老年护理产业的合作机遇。
澳大利亚代表:中国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2016“澳大利亚周·中国”商务访华活动是对2015年12月生效的中澳自贸协定(ChAFTA)的积极响应。依据中澳自贸协定,对于医疗健康和老年护理服务,中国将允许澳大利亚服务机构在华设立经营性的老年护理机构。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机构首次可以在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江苏、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设立澳大利亚独资医院,并能够与中国的相关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发展老年护理行业并提高卫生保健水平。这将为澳大利亚医疗健康与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也将为中国医疗健康和老年护理行业带来更多契机。
中国的老年护理服务市场潜力巨大。据悉,中国老龄化人口正在迅猛增长,65岁人口现在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中国正在大力投资健康和老年护理产业,预计到2020年在该产业的投入将达到GDP的6.5%-7%。
与会代表之一、复兴健康控股总经理泰山(Tucson Dunn)指出,中国医疗市场在未来几年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当前的中国正经历医疗行业的转变,市场存在很多并购机会。此外,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长、政府投入的加大、外商投资环境的优化以及私营医疗机构的加入,中国医疗市场将进入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表示,当前中国的老年照护以家庭照顾为主,照料资源单一,并且独生子女在照护设施和技能上存在很大的缺失。而与此同时中国缺乏长期照护机构和专业照护团队,因此中国的老年照护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澳大利亚老年照护作为一个产业和公共服务产品发展的较为成熟,形成了家庭、社区、机构三层照护体系,并且政府和市场职能划分明确。这也是中国老年照护产业发展的目标。
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商务专员、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参赞刘初阳博士指出:“澳大利亚具有强大的智能医疗保障解决方案,并在老年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中国发展医疗健康和老年护理产业。”
澳企进军中国前需“做好功课”
在畅谈合作机遇的同时,与会代表们也谈到,由于中澳文化的差异,澳大利亚企业在进入中国医疗市场时面临一些挑战。皇家澳洲颐养服务(RDNS)董事长保罗·蒙哥马利(Paul Montgomery)指出,中国老年护理市场巨大,但中国不是一个单一的市场,她还有很多的子市场。加上中国地域差异明显,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商业操作模式,要在专业、技术和法律方面倾听专家的建议,利用中澳企业双方的经验,进行优势互补。
蒙哥马利进一步指出,文化理解是形成合作的前提。中国老龄化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澳企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同时结合澳大利亚的产业经验、技术和商业模式,这样才能促进合作机会。
天士力集团医疗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戴标也表示,中国公立和私立医院分配不均,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而高端资源又多集中在大城市,老百姓看病倾向于去三甲医院。因此,如果澳大利亚企业单独作为第三方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很可能会一无所获。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澳企先利用自己的医疗技术和中国国内的三甲医院展开合作才能有所收获。
澳企进入中国医疗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走出去”的机遇。戴标指出,近年来,澳大利亚华人群体在不断壮大。由于语言文化差异,部分华人在寻求医疗服务时会遇到很多不便,这催生了澳大利亚对于华人医疗服务机构的刚性需求,也为中国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参加完北京的论坛后,澳大利亚医疗健康与老年护理访问团将前往杭州,进一步与来自中国医疗和养老产业的企业家们进行交流,讨论中国医疗健康和老年护理的新趋势,发掘合作机会。访问团在华的行程将于4月14日结束。
在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史蒂文·乔博(Steven Ciobo)的率领下,此次来华的商务代表团汇集了1000多位政府官员、行业代表和企业高层,成为澳大利亚史上最大规模的访华商务代表团。除了医疗健康和老年护理,本届2016“澳大利亚周·中国”活动还将覆盖农业、国际教育、金融服务、高端食品饮料及消费品、科技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管理和旅游业。访问期间,150多场交流活动将搭建中澳企业、行业和政府对接洽谈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