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人在给已铺设完成的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木栈道的钢构件刷防锈漆。新华社发
京华时报讯(记者 马金凤)昨日,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完成木栈道铺设,这意味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的西洋楼片区游线调整工程完成主体部分,今后游人需在木栈道上参观大水法等遗址。据悉,今年圆明园将对万方安和、紫碧山房、廓然大公等86处地上可见遗存展开清理修整,并有望逐步恢复“圆明三园”的山形水系。
圆明园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洋楼片区游线调整工程,包括铺设游览塑木栈道、设置防护围栏等,涉及谐趣园遗址区、迷宫前遗址区、方外观-五竹亭遗址区、海晏堂遗址区、大水法遗址区、线法山-方河遗址区,预计全部工程将在5月中旬完工。
木栈道铺设工程以保护遗址为第一原则,施工时严禁下挖遗址,钢构件立柱基础下垫3厘米至6厘米厚的橡胶片,防止立柱损坏石构件。施工时如遇到石构件位于木栈道线路上,由工程科、文物科、考古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在现场进行讨论,做好石构件统计工作,然后用口取纸贴在石构件上编号、拍照留档,将石构件数量、现有位置、拟定移动位置做好统计表,上报文物主管部门等待审批,待审批通过后再进行下步工序。施工期间所有石构件上标记均使用滑石笔,严禁使用墨水笔,避免在石构件上留下记号损坏石构件。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洋楼片区游线调整工程通过隔离围护设施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物本体与游客的隔离,进而杜绝游客对遗址文物的干扰、破坏行为。通过对参观游线、出入口管理的调整和设计,实现对游客参观行为的规范化,避免随意踩踏,同时合理控制景区游客量,建立良好的参观秩序。
记者了解到,除了西洋楼遗址区的保护和展示项目,圆明园管理处还启动了对地上可见遗存的普查整修工作,对公园地上86处可见遗存完成了统计造册。其中包括大水法、万方安和、杏花春馆、上下天光等建筑遗址56处;文渊阁、紫碧山房、廓然大公、桃花洞、狮子林等叠石遗址21处;舍卫城城墙、海晏堂等夯土遗址9处。并计划通过绿化清理、抢险保护、立项修复等方式,配以详尽的牌示、沙盘等手段,让沉睡了上百年的文物“醒过来”“亮出来”“站起来”。
时至今日,地下遗址勘探已完成20%。未来将采取传统考古工作方法及多频电磁法、探地雷达等物理手段,对线法画、藻园、月地云居、日天琳宇、西峰秀色等98处遗址进行考古工作。此外,按照《圆明园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公园现已摸清了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这“圆明三园”内所有山形水系的布局,为全面恢复山形水系提供了基础依据。下一步,计划成立档案馆,为其山形水系设置档案。